注:前些时候接受了一个《计算机产品与流通》杂志的采访,采访后报道的题目定为“迎来一场速度之战”,转贴如下。请各位朋友指正。原文链接: http://www.spn.com.cn/post/t-1_t2-8_nid-409697.html 要谈安全市场的发展趋势,就必须回顾国内安全市场的发展历史。一个业界共识是,中国的安全市场发展大约从2000年起步,至今历经11年,这个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。 既2000年前的导入期,安全专注于防火墙和防病毒隔离;2000年至2003年是第二阶段,开始重视PDR模型(即Protection(保护)、etection(检测)、Response(响应)是入侵检测的一种模型),防火墙、反病毒、入侵检测和漏洞评估、安全服务成为市场主导;2004年至009年是第三阶段,关注点从简单的防止攻击和入侵,发展到应用和数据安全开始重视安全运维和流程,内部控制安全体系从”老三样(防火墙、防病毒、入侵检测和漏洞评估)”发展到基于AAAA的综合防御体系。而在2009年之后,安全市场进入第四个阶段,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以及相关的安全需求,跨入云安全时代。 由此可见,目前正处于安全市场发展的第四阶段,在这一阶段,大量的安全威胁层出不穷,各种攻击已经带有明显的逐利特征,安全的防护已经扩展为云端、网络层、客户端三层体系,安全从过去的单向静态防护正在向双向的动态的防护转变,这些特征将在2012年有更加明显的显现。 这种形势下,对于安全厂商而言,就提出了新的要求,即如何在替客户节省成本的同时,更快速的做出安全防护响应,这里面既包含了厂商对于威胁信息的快速获取能力,又包含了厂商对这些信息做出快速应对的能力。安全厂商之间竞争正在成为一场反应速度的比拼。除了在技术上的投入之外,安全厂商要想获得更快速的响应能力,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,即企业要有勇于创新,充满热情的文化底蕴;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规模;最后,安全厂商要有更开放的心态、体系、和合作模式,在安全领域内与第三方形成专业分工和合理的利益分配。这些都将成为2012年安全厂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。
↧